祿永峰/甘肅
   新聞背景
   “捏面人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,這項傳統手藝現在學的人太少了。”銀川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孫富保說,自己捏面人有20多年了,他只收了4位徒弟。(本報12月6日05版)
   近年來,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各地共識。一些地方立法保護,一些地方讓非遺文化教育進校園,培養傳承人,其共同初衷都是,讓非遺文化得到延續,“活”在當下。
   破解這一難題,需要直接參与傳承的人或團體,在最大限度保持文化遺產本來面目的同時,適當融入時代因素,使古老的傳統藝術在創新的起點上獲得突破,這種嘗試和創新,理應成為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的一個方向。另外,如何把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納入各級各類教育體系,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和保護,這也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。
   目前,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是:機構不健全、專業人才缺乏、政府投入不足等。筆者認為,當前有3個問題要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:一是要在開展保護的同時,嘗試把非遺文化與產業效益、群眾生活、作品創新結合起來,使保護和傳承走上良性軌道;二是要加大投入,在經費上、政策上給予積極扶持;三是要整理“原生態”資料,既要做好對傳承人的保護,還要培養一批接班人。  (原標題:讓非遺文化“活”在當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z39kzuj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